课件编号241042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五单元第21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76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五,单元
  • cover
二十一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4.品味课文语言。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难点) 3.品味课文语言。(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创新……那么,怎样去寻找和发现新的答案呢?《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会帮你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放飞创造力的翅膀,去发现新的事物,去创新……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罗迦·费·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奥奇”),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A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创造性纸牌》(Creative Whack pack)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了解背景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会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为了澄清这些认识误区,树立人们的自信心,作者写了这篇文章。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汲取(jí)     依赖(lài)    驾驭(yù) 罗迦(jiā) 恭喜(gōng)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zī) 锲而不舍(qiè) 持之以恒(héng) 渊博(yuān bó) 不言而喻(yù) 4.解释词语。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毫不相关: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止步不前:停止脚步不往前进,比喻不对事物做更深的研究。 灵感: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在文艺、科技活动中,由于长期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寓有创造性的思路。 5.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在篇末才给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的全部答案? 明确: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逐层论述后,最后才给出答案。这符合人们由“分”到“总”的思维规律和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的论题提出———创造性思维必需要素———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的事例论证———结尾点明中心论点:只要具备几个要素,“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二)论点探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论点究竟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对其进行论述的? 明确:从论文的结构来看,一般情况下,都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那么本文中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呢?如果非要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中心论点,那么,从文章开头到“因此,不满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