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诸”是许多的意思,“子”是对德才兼备的尊称;百家,是个量词,并不是指只有一百家。仅《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思想门派,就有一百八十九家之多呢!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著书立说、争论观点、互相影响、取长补短的局面。主要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 什么是“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三教:儒、释、道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阅读教材,找出老子所属学派、思想主张及经典著作相关信息?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著作 简介 地位 《老子》(《道德经》)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部发生严重动乱。老聃见王室腐朽,无力回天,便生了归隐之心。于是,他骑着一头青牛前往函谷关。偶遇尹喜,留下著作《道德经》。 故事一: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思想核心:“道”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故事: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 辩证法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二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 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鼓盆而歌 人应该顺其自然 庄子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 齐物论》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人应该看破事物间的差异, 不做物质和欲念的奴隶,便可以达到精神的逍遥和快乐。 孔子拜访老子后回到鲁国,众 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 得见乎?”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 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 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 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 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 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 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请教老子 孔子 姓名 籍贯 工作经历 思想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