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1800

6《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70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语言运用: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快速的阅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的好处。 2.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并尝试运用此方法描述乡亲们得知五壮士跳崖后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分享,回顾课文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到了1941年秋天的狼牙山,感受到了五位战士壮志豪情。很多同学对这次战斗很感兴趣,搜集了许多信息,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分享) 2.回顾课文 借助梳理的小标题回顾主要内容。交流哪个战斗场面印象最深刻,引入新课。 二、深入阅读,体会写法 以第二自然段“痛击敌人”为例,体会写法。 1.感受“聚焦个体”的写法 预设:学生聚焦五位战士的具体描写,抓住“沉着”这个词感受马宝玉作为班长的冷静;“狠狠地打”看出马宝玉坚决斗争,作战经验非常丰富;抓住“大吼一声”“喷不完”和“满腔怒火”三个词感受到葛振林对敌人的痛恨;“抡一个圈”和“全身力气”感受宋学义对敌人的痛恨。通过“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等感受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位小战士虽然作战经验不如其他人丰富,但战斗的时候非常认真。从中感受五位战士描写得具体鲜活。 教师相机总结,这样聚焦到每个战士,具体地描写就是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板书“点”) 2.感受“面”的描写方法 预设:学生关注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统计敌人的群像描写。在开始的这两句中,作者概括描写了五位战士引敌上山,同时痛击敌人的画面。这些概括描写就是“面”。(板书“面”) 3.发现写法 (1)结合这两位同学的发现,你能说说这一段的人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学生关照段落整体,发现作者是用群像描写和个体描摹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这个战斗场面的。这一段中,作者先整体描写了五位战士作战情形,再分别写五位战士的表现,有群像描写,也有个体描摹,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和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不仅叙述清楚,而且描写生动。) 在第二自然段里,我们不仅通过“面”的描写,看到了五位战士是如何痛击敌人的,还通过“点”的描写看到了每位战士的特点,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就叫做点面结合。(板书“结合”) 师生合作朗读重点语句,感受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 (2)默读3-9自然段,看看其他战斗场面是怎么描写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印象最深刻的场面再次细细品读,看看在人物描写上和第二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小组合作学习与全班交流分享。每个组分享不同的战斗场面,在阅读交流中感受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特点。 (3)大家通过这些同学的分享,你有没有发现3-9自然段这三个场面在人物的描写上和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学生发现后三个场面“点”的描写只写了马宝玉,不像第二自然段一样每个战士都写了。聚焦马宝玉,是因为他是六班的代表,比较有典型性。 在进行“点”的描写时,我们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着重描写。(板书:突出典型)像第二自然段中对五位壮士逐个进行描写,是罗列多个点,而后面对马宝玉描写更具体,是一点一面交织。(板书) (4)如果把所有个体描写的句子都去掉,行吗?阅读去掉个体描摹的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