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声的世界》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共30分) 得分 1.(2024八上·成都期中)如图所示,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刮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刮桌子声,附近的其他同学却听不到。这个实验说明( ) A.轻刮桌子,不能发出声音 B.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桌子等固体也能传声 D.固体比气体传声速度快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轻刮桌子,桌子振动,能产生声音;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是课桌传播的声音,可知固体能传播声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2024八上·市中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水和空气等介质传入人耳,并非只能靠盆中水,所以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盆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所以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由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等决定,众多“鱼洗”声汇集,只是声音的响度增大,介质不变,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会改变,所以C错误。 D、“水花四溅”是因为发声的“鱼洗”在振动,从而带动水振动,使水花溅起,这体现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特性: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4、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体}>v_{液体}>v_{气体};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3.(2024八上·华容期中)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信号0.01s后接收到回声,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障碍物与车的距离为( ) A.1.7m B.2m C.3m D.3.4m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A、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接收回声的总时间为0.01s,由于信号往返于车和障碍物之间,因此超声波到达障碍物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即。根据速度公式(其中声速),可得障碍物与车的距离,故A正确; B、若直接用总时间0.01s计算(未考虑信号往返),会错误得到,但实际是单程距离需取往返时间的一半,因此B错误; C、计算过程中未遵循“往返时间减半求单程时间”的计算规则,而且也不可能有3m的结果,故C错误; D、用总时间计算得到的是超声波往返的总距离,而题目要求的是车到障碍物的单程距离,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题核心:倒车雷达利用“回声测距”,超声波往返的总时间为0.01s,但障碍物与车的距离是单程距离,因此需先取总时间的一半得到单程时间(),再用计算。 易错点:易忽略“回声是往返过程”,直接用总时间0.01s代入公式,会错误计算(误选D),需明确“单程时间”的逻辑。 本题是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