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 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朗读两首词,体会词的意境美。 2.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品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次的试教,我发现学生的思考过程较顺畅,学生的回答也较准确。在这之前,我将“意象”到“意境”再到“情感”的鉴赏方法交给了学生,但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于是就决定放弃这个想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朗读为手段的鉴赏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这也符合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情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通过对《秋思》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诗词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秋》。 2.理解《天净沙 秋思》和《天净沙·秋》中所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名言导入 同学们,清华四大导师王国维曾有这样一句话:“一代有一代至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每个时代都有成就最高的文体,就像春桃夏荷秋菊冬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元曲,请同学们阅读一段元曲的介绍,并总结出元曲的分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曲中的一首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1cnjy.com “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秋思”也读si,在文言文中,“思”有愁的意思。 活动2【讲授】二、朗读感知,明确基调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马致远的秋愁。之后,学生来演绎这份秋愁。 明确: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个别朗读和整体朗读相结合。 (2)这首散曲是写谁的秋愁? 明确:写的是断肠人的秋愁,也是马致远的秋愁。断肠人是伤心痛苦到极点的人。 (2)请学生分组讨论,散曲中那些景物写出了作者的愁,为什么会用这些景物写秋愁。 明确:主要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十个意象入手,通过深入的分析,感受作者的游子漂泊之情,让学生在脑海中出现画面。 (3)其中有一句“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并不是表现秋愁的,这句是不是显得太突兀,是不是马致远的败笔?21·cn·jy·com 明确:这句描绘出温馨安定的景色,断肠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他的心中会更加的悲苦,更加的孤独,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活动3【活动】三、介绍诗人,深入主旨。 让学生简单介绍马致远的生平,联系文章的景物描写,你能感受到马致远此时的情感吗? 明确:联系作者生平,更加体会漂泊游子的悲秋之情。 活动4【活动】四、总结方法,学习鉴赏。 通过《天净沙·秋思》的学习,学生小组总结出诗词曲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活动5【活动】五、朗读《秋》,感受意境。 (1)根据上面我们总结的借景抒情的手法,下面我们再学习一首《天净沙·秋》,作者是元代的白朴,同样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请同学先散读这首散曲,找一找其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21教育网 (2)同学们看看能不能将这些景物分成两类,并说说这两类景物都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学生会总结“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给人萧瑟凄凉的感受。“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给人明朗绚丽的感受。2·1·c·n·j·y (3)出示白朴的《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冬》,让学生齐读,感受白朴笔下的萧瑟秋景也是美丽的,正像刘禹锡所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美被白朴描写了出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景致,但是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文中那一句话将两种不同的景致联系在一起? 明确:一点飞鸿影下,由静到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