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3893

第一章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0-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4624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章,地理,PPT,20张,教学课件,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环境问题 及其危害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地理 学习目标 ①根据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认识影响环境问题的基本因素。 ②分析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③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谋求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实地考察分析某环境问题的危害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环境问题的危害。 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系统 自然系统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生产者 消费者 热 分解者 非生命因素 新课讲授 2.人类系统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 热 分解者 非生命因素 排放 输入 废弃物 自然资源 新课讲授 探究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系统类型 物质和能量来源 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系统 太阳能 循环流动 丰富 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人类系统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 单向流动 单一 不具有调节能力 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生物多样性也保证了自然系统的弹性,使自然系统能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 新课讲授 3.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各种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 超过调节能力 损害支撑服务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生态退化 全球变暖 新课讲授 4.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人均资源消费量 主要因素 人口数量 技术水平 新课讲授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一)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工业废气排入大气圈 蓝藻大量繁殖 城市垃圾堆积如山 城市噪声污染 新课讲授 (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水土流失 耕地 质量下降 单产低 扩大耕地 粮食不足 毁林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 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图1.19)。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新课讲授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环境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很少产生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 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出现。 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不是。 合作探究 新课讲授 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经济水平并非唯一关联,也不会自动发生,其关键在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 合作探究 当堂训练 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它们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刀鱼由海入江, 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在干流产卵。近年来,刀鱼野生资源逐年下降,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野生刀鱼处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