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晋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点有面地安排材料的特点。 2.整体感悟晋祠的风景美和建筑美以及文章的结构美。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习过一定数量的说明文和写景的游记散文。打算一课时完成 3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点有面地安排材料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 同学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神州大地。山西省历史最悠久的古祠是什么?———晋祠。(播放晋祠图片)晋祠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游览观光的好地方,今天我想带大家免费到晋祠旅游一次,高兴吗?高兴就好,那我们就跟着梁衡先生一道去领略晋祠的优美自然风光和奇美的历史文物吧!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先不打开书,陈老师没去过晋祠,请你运用预习中获得的知识,为陈老师和其他同学做一次导游,好么? 2.请你说说你用这样的顺序来介绍晋祠的理由。 3.从表达方法上看,本文属于什么样的文体? 文艺性说明文 4.作为说明文,它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晋祠。或者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 (同学们,预习的很不错,现在我们看看梁衡是怎样为我们介绍晋祠的,) 活动3【活动】朗读 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停顿适当,饱含赞美之情。 活动4【活动】整体感悟课文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交流,老师小结。 1.梁衡先生是如何总体评价晋祠的? 梁衡先生是用这样的语句来赞美晋祠的:“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梁衡先生把晋祠比喻为“璀璨的明珠”,可见它十分的美,那么它美在哪里?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晋祠之美的总特点。 3.梁衡先生写《晋祠》一文有什么用意呢? 通过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来表达作者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活动5【活动】研讨课文结构美 1.要求:以分析文章的结构美为手段,理解课文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点有面地安排材料的特点。 2.分组讨论,列出结构提纲,组长整理修订后写在一张白纸上,通过投影仪交流。 教师小结并板书。 3.质疑讨论:作者总体上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 从逻辑角度讲是由浅入深的顺序。 从空间的角度讲是由外到内、由远到近的顺序。 因为先介绍人们容易感受到的自然美,后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也是符合参观游览时总的观察顺序的,所以作者要采用这样的顺序。 活动6【活动】小结 本文的作者梁衡就像一名高明的导游,一路娓娓而叙,侃侃而谈,向我们介绍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点。让我们了解了晋祠的山水优美和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活动7【作业】写作 模仿《晋祠》的写法,以《施湾中学》为题写一篇文章。 课件12张PPT。晋祠, 真不愧为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优美的自然风景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文物山水树其他建筑群园中小品、题咏“三绝” 浑然融为一体锦绣河山中一颗晋祠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巍峨绵长 四季宜人山古老苍劲造型奇特水多、清、静、柔圣母殿建筑年代早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规模较大极为宽敞结构独特无一根柱子,靠回廊上的木柱支撑气势雄伟飞阁流丹巧夺天工泥塑,或……或……一绝二绝木质优良 工艺精巧三绝我国罕见 十字飞梁 主建筑群中其他建筑 ———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主建筑群以外其他建筑 ———依山傍水,因势起屋,各有情趣 雕刻小品———极具匠心名人题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