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479

5 给女儿的信 课件+教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88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女儿,课件,教案
    5 给女儿的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课文,让学生绘声绘色的给同学讲故事。 2. 让学生积极的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的爱情观与熏陶和感染。 3. 老师学生搜集一些优美动人的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让学生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培养学生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2重点难点 1. 学生对真正爱情的理解及纠正学生在爱情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糊涂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 3教法学法 1. 采用“课堂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课堂自始至终贯彻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法。 2. 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阅读环节中,要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解读环节中,老师引入问题,并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向生活空间拓展、向超文本与价值追求的空间拓展及向文本间拓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无论哪个时代,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 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但处在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 2、 你认为什么是爱情?你向父母亲问过这个问题吗?可能得到怎样的回答? 二、阅读环节 1、自读课文,预习检查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这封书信通过讲故事,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旨在启示像女儿一样的少男少女要正确、理智地去理解爱情。 4、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对男人和女人进行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彼此间的传情达意。 “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这是对老头和老太婆的神态描写,写出了他们生活得美好和他们之间的真情实意。“时而???时而???”照应了第八自然段当中的神态描写。时间并未使“爱情”消逝,反而映射出“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明确:是忠诚、心头的记忆(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明确: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明确: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三、品读课文,理解句意 1、“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这句话的含义是爱情赋予了生命;也可以说,人要相爱,人相爱的结晶产生了下一代,没有爱情就没有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永不衰退的: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就有了特有的神圣感情,一生忠贞不渝,晚年对爱情美好回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