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形成第一次能力训练 初二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货船中,白银经常占90%,商品 不足10%。18世纪后半期,英商将印度棉花运来中国,虽然可以抵消一部分 从中国购买的茶叶、生丝等货物的货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英贸易平衡 问题。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商品丧失优势 B.英国急于打开中国的市场 C.英国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3.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 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4.1857年5月法国政府在《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冷》中写道:“因而我们所想 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 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 人所有港回。”材料反映了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 A.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B.增加鸦片的销售数量 C.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 D.镇压中国的农民起义 初二历史第1页(共6页)(能力训练一) 5.一般而言,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下列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 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第一手史料是 A.电视节目《百家讲坛》 B.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史学专著《圆明园劫难》 D.电影《火烧圆明园》 6.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 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 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 7.1859年,洪仁旰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法西洋之善法”,不仅要学习、引 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还应系统地学习其法规、制度,“变风气法度”, 与“西人并雄”。上述主张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 C.体现了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 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8.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 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 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9.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 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 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尤其招 致英、俄渗透。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 B.体现出清廷无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C.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D,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10.下表为不同史料对黄海海战的记载。据此,能够被共同认定的史实为 出处 内容 〔清〕姚锡光 致远弹药尽,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