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0579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课堂作业试题卷(含答案 1.1-2.2)

日期:2025-10-1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936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课堂,1.1-2.2,答案,试题,作业
    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课堂作业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 H-1 O-16 S-32 Na-23 Ca-40 Cl-35.5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稀盐酸、HCI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CaCl2、Na2CO3、KNO3 B.NaCl、Ba(NO3)2、NaOH C.NaNO3、FeCl3、HCl D.H2SO4、NaOH、Na2CO3 3.小华秋季研学时,发现农场里的的某株农作物同时有叶片发黄、茎秆倒伏两种现象。他认为该作物需要加一种复合肥,这种复合肥是(  ) A.KNO3 B.K C.CO(NH2)2 D.Ca(H2PO4)2 4.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5.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增加。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烧杯中的溶液属于酸溶液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称量固体NaOH C.保存NaOH溶液 D.测NaOH溶液的pH 8. 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一定有 B.加入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一定有Cl- C.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再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一定有钡 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 如下实验:(1)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产生。(2)过滤后,往滤渣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该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A.Ba(NO3)2 B.Na2SO4. C.Na2CO3 D.NaNO3 10. 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活动性差异越大,电压也越大。下列柠檬电池电压最大的是(  ) A.铝-锌 B.铁-锌 C.铝-银 D.铜-银 11.“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 B. C. D. 12.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烧瓶内收集满CO2, 如图I所示,T 开K, 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同时迅速注入烧瓶内,关闭K, 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到甲中有白 色沉淀生成,乙中无明显现象。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Ⅱ所示,曲线①和曲 线②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烧瓶内的压强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B.通过图Ⅱ可知,吸收大量的CO2 最好选用澄清石灰水 C.图Ⅱ中AB 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用注射器注入液体,压缩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D.图Ⅱ中点C、点 E 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振荡烧瓶 13.使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已知反应的产物如果全部是沉淀(或沉淀和水)时灯光会变暗。下列灯光变化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试剂甲 试剂乙 A NaCl AgNO3 B H2SO4 Ba(OH)2 C HCl NaOH D K2CO3 HNO3 A.A B.B C.C D.D 14.宾宾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