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一单元 有趣的磁铁 3 指南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指南针的结构,知道指南针各结构名称及作用,认识到指南针中的指针是一个小磁针,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2.科学思维:体验拆解、观察、组装指南针,辨析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和原理。 3.探究实践:通过寻找教室方位的活动,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 4.态度责任:通过小组活动,乐于和同学分享观点,能完整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指南针各部分结构及作用,会正确使用指南针。 教学难点 通过使用指南针,会正确使用方位盘判断准确的方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 新课导入 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单元页图片,学生联系生活思考: ·雨天,如果在野外迷路了,要怎样辨别方向? ·什么工具能为我们指示方向? 2.揭示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或者引导出“指南针”。 出示课题:认识指南针。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出可以辨认方向的工具。 板块二: 探究与实践 1.认识不同种类的指南针 (出示各种指南针)介绍:常用指南针、军用指南针和电子指南针。 提问:观察这些指南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学生分享自己想要探究的关于指南针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持续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指南针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2.探究指南针的结构与功能 (1)提问:要解决同学们对指南针原理的问题,光从外表看指南针,恐怕很难得到答案。你想怎么做? (2)学生拆开观察指南针。提示学生拆下来的零件要放在一处,避免掉落、丢失,结合记录表,有效记录,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和记录习惯。 (3)根据问题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磁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 ·支架是如何让磁针自由转动的? ·如果指南针少了某个结构,有什么影响? 学生根据问题链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使用指南针寻找方向 教师结合视频为学生演示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指导尝试测定教室窗户的朝向。学生使用指南针测定时,教师巡视并进一步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主动表达。并通过认识不同种类的指南针,感悟到虽然种类不同,但是都能指示方向。 以动手实践和记录单作为支架,充分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用途。 对磁针和支架的作用重点讲述,并通过逆向思维,再次建构概念,充分了解指南针的结构及作用,为后面制作指南针做铺垫。 通过学习微视频,直观生动的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寻找方向。 板书设计 3 指南针(第1课时) 2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