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149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441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2课,梦回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汴梁( )   翰林( )   覆灭( ) 绢本( ) 田畴( ) 料峭( ) 跋涉( ) 舳lú( ) shū( )纽 沉檀( ) qiú劲( ) shè( )取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繁而不乱 握篙盘索 无暇一顾 B.一应俱全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C.无所不备 舳舻相接 长途跋涉 D.蔬林薄雾 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 (2)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 (3)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4)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精美绝伦。 A.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5.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 C.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D.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6.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进行排序。 ①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②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③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④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正确顺序为 7.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 B.《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是张择端,他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等。 C.《清明上河图》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非常难能可贵。 8.词句赏析。 (1)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基本”一词能否去掉? (2)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这句中“可能”表达的作用。 9.整体感知。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 三个主要场景的繁华景象。 (2)文中第3自然段是 ,第4自然段是 。 10.“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请选择一幅图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梦回繁华/毛宁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