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24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背影》导学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28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11课,背影
  • cover
盐阜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月 日 课题 背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 通读全文,扣住文章线索,文章结构,体会文章主旨。2.合作探究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其表达效果。3.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截取法,就是按照系统的结构原则,深入地开掘特定时期的战略“层次”,准确、细密地描述各个要素在某一战略层上的具体“方位”,并在动态中考察各自的“效能”。本单元的课文有两种形式:一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如《背影》一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是取典型的经历,如《我的母亲》。写作采用截取法,以新颖独到的视角选材谋篇,叙事抒情,你截取的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是深埋在心底的一点回忆,一点情绪,一点印象,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叹息,一个瞬间之中捕捉到人物的神韵,社会生活的意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文短意长。当然,这个侧面或片断必须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着眼从平凡的生活中截取典型的,新颖的,动人的素材,发掘生活素材内涵的本质意义,借助“主旨”,连缀成篇。这样才能“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见《与课堂同行》58页 2.写作背景。(见《与课堂同行》58页 知识预习 1.了解作者作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 、学者、 。《背影》是 散文。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交卸( ) 奔丧( ) 橘子( )晶莹( ) 迂腐( ) 琐屑(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1)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2)踌躇: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3)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里。(4)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5)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6)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7)勾留:短时间停留。(8)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9)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11)颓唐: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12)奔丧: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13)迂腐: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14)琐屑:指细小繁杂的事。 (15)交卸: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16)晶莹:光洁透明。4.思考:(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线索。 浦口送别。背影(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四次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找表示时间的词语) 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等。最主要的是“车站送别”。(幻灯)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几次写到的“背影”?作用有什么不同 给你最深的是哪一次 全文线索--“背影”(明线)父子深情(暗线)。 四次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3.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 哪些是虚写 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