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6159

第七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140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七,PPT,37张,教学课件,下册,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历史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七单元 目录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 16-19世纪初 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 19世纪中期 十月革命胜利 社会主义实践 20世纪初 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20世纪30年代 新中国成立探索和实践 20世纪中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世纪晚期 导入新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工人总人数为1500万,少数的大企业集中了俄国大约54%的工人,这些企业又大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个地区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 ———摘编自江流、陈之骅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垄断组织出现 工人阶级在大城市集中,力量壮大 讲授新课 依据材料信息 , 分析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对革命的影响。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由于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俄国对外国资本有某种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制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上》 农民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农民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依据材料 , 指出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也宣告了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分析文字材料,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 1900年底,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充分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又必不可少的环节。 ———《列宁全集》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阅读材料,如何认识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发生的革命, 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 俄国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 88亿卢布猛增到1917年的500亿卢布; 1916年底,俄军前线有20多万士兵没有步枪,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 1916年俄国爆发了1500次罢工,参加人数达到100万人; 1917年1月,首都彼得格勒只剩下10天的面粉储备;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阅读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基础: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政治基础:沙皇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社会矛盾尖锐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4.组织基础: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 5.思想基础:列宁主义的形成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