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3117

28 为学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3029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为学,课件,教案
    28 为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 “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3、懂得“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2新设计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上学生自读与生生、师生交流结合,朗读与感悟结合。 3学情分析 作为预备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本课以重点是朗读理解,对文言词语理解不做过多深究,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和能力为主。 4重点难点 1、重点:重点理解 “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2、难点:懂得借事喻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同学们平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该怎样对待呢?今天我们学习《为学》,在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释题:为:做;学:学问;为学:求学,做学问。 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创作背景。(老师出示ppt)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四川丹棱人。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 “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3、懂得“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疏通大意:(学生自主阅读,15分钟) 1、初读课文,教师指导。 检查预习,老师明确下列字音:恃 钵 语,然后散读(老师出示ppt) 全班齐读。要求: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出感情。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a、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将理解落实在重点字词之上,并且补充以上字的其他义项。 为: 之: 去: 鄙: 顾: b、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词语含义。读一段原文,翻译一段译文。 C、课堂交流:读后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发言,生生、师生讨论解决 课上检测:提问两名同学,一名读原文、一名翻译。 (三)讨论交流,理解内容:(15分钟) 《为学》本事彭端淑写给他的子侄辈们的,目的是教育他的子侄辈们的,他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由学生自主讨论,问出以下问题) 1.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直接机械翻译。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2. 思考交流:“蜀鄙二僧”去南海面临着什么困难?贫富和尚同时面对这样的客观难题,然而他们所恃的态度、方法有何不同? 明确: 路途远。“鄙”点出了二僧住于四川的边远地区,交通闭塞。要想到千里之外的南海,真是具有相当大的困难。PPT 显示两地的距离。 态度、方法不同。 让学生从这个对比中悟出:有条件的反为条件误,而没有条件的,凭恒心、靠毅力最终获得成功。 3、思考讨论:文章以“为学”为题,但却以较长篇幅写了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为什么? 明确:二僧去南海是属于“天下事”的范畴。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证明了天下事无难易,关键在“为”。 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天下事”和“为学”之间的关系,引出文章的论证方法“借事喻理”。 4.再读全文一遍,回答下面的问题: 作者对于侄们的希望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由此可再引申为“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5、朗读课文。要求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 6、拓展: 课上交流,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人古人是通过克服困难勤奋努力取得成功的。 (四)当堂检测:(5分钟) 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