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3017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70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设计 以“悟家国大义,品至情文字”为核心,立足“情感共鸣与文本细读结合”理念,通过“情境共情—文言解码—情感思辨”的递进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林觉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感受书信的至情至性与文言的细腻之美。避免说教式教学,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传承爱国情怀与人文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卿、意、语、书、当”等文言实词及“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等抒情句式,掌握“抒情与议论结合”“细节描写传情”的表达技巧,提升文言阅读与情感类文本写作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夫妻深情—家国责任—生死抉择”的情感脉络,培养辩证思维;探究“小爱与大爱”的关系,提升价值判断与深度思考能力,形成对“责任与担当”的理性认知。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与妻书》“悲而不戚、刚柔并济”的书信风格,赏析“以细节写深情”“以议论明志向”的艺术效果,尝试撰写抒情书信,提升文学审美与情感表达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志士的家国情———,认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的关联,传承“为理想献身、为家国担当”的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梳理“回忆夫妻点滴—阐述革命理想—嘱托身后事宜”的情感脉络;赏析“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等句的情感表达。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林觉民“爱妻却又舍妻”的情感矛盾与精神抉择(如何平衡“小爱”与“大爱”);体会“文言书信”的情感张力,避免对“革命情———的浅层化理解。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营造书信诵读氛围)、文言细读法(解析字词句情感)、小组合作探究法(深化情感思辨)、多媒体辅助法(呈现背景与文本素材)。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包含林觉民生平照片、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图、书信手稿复刻图、情感脉络图解;印发“文言字词清单”“情感分析任务单”;准备《与妻书》诵读音频(深情独白版)。 五、教学过程(共3课时,以“共情—文———情感”为主线) (一)情景导入:书信共情,走近觉民 情境创设:课件播放“书信诵读音频”(配轻柔钢琴曲),同步展示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的想象插画(灯下夫妻共读、觉民伏案写信),音频内容节选:“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互动提问: “同学们,这封信写于1911年4月24日,是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信。信中说‘吾至爱汝’,却又选择‘勇于就死’———他为何能做出这样的抉择?这封信里,藏着怎样的深情与大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妻书》,读懂这份跨越百年的家国情书。” 背景补充:简要介绍写作背景———1911年,林觉民参与策划广州起义,起义前深知生死未卜,在香港滨江楼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给父亲,一封给妻子陈意映,此信即《与妻书》,3天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为理解文本奠定情感与历史基础。 (二)初读感知:文言精读,夯实基础 1.分层诵读,共情入境 听读:播放《与妻书》深情独白版音频,学生闭目聆听,感受书信的悲怆与深情,标记易错字音(“卿”qīng、“婉”wǎn、“昵”nì、“臆”yì、“恸”tòng)与情感停顿(如“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齐读:学生跟随音频齐读,教师指导诵读技巧:①回忆夫妻点滴部分(“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语速舒缓,语调温柔;②阐述革命理想部分(“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语速稍快,语调凝重;③嘱托后事部分(“汝腹中之物,吾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