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6337

14《野望》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309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学案,上册,八年级,语文,学年
  • cover
八年级上册《野望》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田园隐逸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初唐诗人王绩的经典田园诗《野望》,对标中考 “山水田园 + 隐逸情怀类古诗”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王绩归隐后的闲适与孤独”“初唐田园诗的过渡风格” 及 “‘采薇’典故的隐逸内涵”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用典” 等高频手法,突破 “意象解读、隐逸情怀分析”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地位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初唐重要诗人,唐代田园诗的先驱者。他曾仕隋、唐两朝,因不满官场束缚,中年后归隐田园,以诗酒自娱。其诗风格清新质朴、冲淡自然,摆脱了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为盛唐田园诗(如王维、孟浩然)奠定基础。《野望》是其现存最著名的诗作,也是初唐少见的成熟五言律诗。(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王绩的田园诗先驱地位)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王绩归隐东皋(今山西河津)期间:他辞官后隐居田园,秋日傍晚独自登高远望,见山野萧瑟秋景与劳作归来的农人,触景生情 ——— 既享受田园的闲适,又因 “相顾无相识” 而生孤独,遂借 “采薇” 典故抒发对古代隐士的向往,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中间颔联、颈联严格对仗),属 “田园隐逸诗” 范畴。其特点是 “景真、情淡、意远”:前六句纯然写景(秋景、农人),无华丽辞藻;后两句抒情,以典故收尾,将 “闲适” 与 “孤独” 融于景中,尽显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的特点,是初唐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律诗的对仗特点)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秋日野望” 为线索,绘田园秋景,抒隐逸情怀;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初唐田园诗风格”“隐逸主题”“五言律诗格律”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树、山、落晖、犊、禽)”“情感把握(闲适 + 孤独)”“‘采薇’典故作用”。(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文学过渡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东皋 dōng gāo 地名,王绩归隐后的居所(今山西河津,非泛指 “东边的高地”) 东皋薄暮望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明确 “王绩归隐地”,勿泛译 “东边高地”,其象征 “隐逸生活的居所” 薄暮 bó mù 傍晚、黄昏(“薄” 是 “迫近”,非 “稀薄”) 东皋薄暮望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薄暮”=“迫近黄昏”,烘托 “宁静而略带萧瑟” 的氛围,勿译 “稀薄的傍晚” 徙倚 xǐ yǐ 徘徊、来回走动(非 “迁徙依靠”) 徙倚欲何依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徙”= 移动,“倚”= 倚靠,合指 “徘徊无依”,体现诗人的孤独 落晖 luò huī 落日余晖(“晖”= 阳光,非 “辉煌”) 山山唯落晖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落晖” 是秋日傍晚的典型意象,衬秋景的萧瑟与时间的流逝 犊 dú 小牛(非 “公牛”“母牛”,泛指小牛,代指农事) 牧人驱犊返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驱犊返” 写农人归家,显田园生活气息,勿与 “牍(dú,文书)” 混淆 禽 qín 此处指 “猎物”(非 “飞禽”,古代 “禽” 可泛指鸟兽) 猎马带禽归 中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需结合语境译 “猎物”,体现猎人劳作归来,勿译 “飞禽” 采薇 cǎi w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