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6487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重点专题: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34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重点
  • cover
期中重点专题:诗歌鉴赏-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既点明了当时是 时节,又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第二句叙事,既用“ ”点题,又交代了好友王昌龄目前的境遇;第三四句则再扣题意,寄予诗人深切的感慨。 2.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在“古诗文里话赣州”活动中,小文同学分享了苏轼的《郁孤台》,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郁孤台① 北宋·苏轼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②晓,风酣章贡秋。丹青③未变叶,鳞甲欲生洲④。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注释】①这首诗是苏轼降职被贬,途经赣州登上郁孤台,俯瞰赣州秋景时所作。②崆峒:崆峒山,主峰“宝盖峰”是宋代赣州八景之一。③丹青:亦称华盖树,此处有成片树林之意。④此句意思是暴涨的秋水,如千万鱼龙起舞,好像要涌上沙洲。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诗人多次登上郁孤台,感觉眼前的景物十分熟悉,内心产生了一种自然而生的亲切感。 B.“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画面丰富,诗人运用具体生动的意象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C.“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隐约透露出一丝复杂的内心世界。 D.“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三”有多次之意。表达了对郁孤台美景的留恋。 4.“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怀,请说说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诗中对“海水”“山岛”“草木”“洪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气氛。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中的“咬”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扎根青山的坚定。 B.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竹子的顽强。 C.后两句诗不仅写竹子,更表达了诗人的高尚品质。 D.《竹石》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托物言志,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志向。 (2)这首诗借竹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和志向?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唐】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①逐张征虏②,今思霍冠军③。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见:同“现”,现在。②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③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出塞,“敢”表达了对其不计功名的赞叹。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