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67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老师》预学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210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我的老师,答案,导学案,预学,6课
  • cover
岱山县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我的老师 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朗读课文,感受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课文叙事顺序和详略安排的匠心。 助读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参照注释或工具书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yú( )钱 黑zhì( ) mó( )仿 tuì( )色 bǔ ( )问 kē( )头 jiū( )纷 jí( )使 fěn( )烧 màn( )长  劝wèi( ) 依liàn( ) 狡huá( ) 背sòng( ) yuán( )助 权wēi( ) 海ōu( ) 时chén( )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狡猾: 察觉:存心: 模仿:占据: 牵挂:援助: 权威: 纠纷: 依恋:珍宝: 纯真: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读完全文后,我在读音或解释上还有疑问的字词是: 3.朗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谁+干什么) ③ ④ ⑤ ⑥ ⑦ (二)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读一段,概括一段 3.评价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提示:给大家10分钟时间,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示例: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面五件略写蔡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后面两件事详写蔡老师曾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以及“我”对老师蔡老师的无比依恋。全文以写老师对“我们”的爱为主,以写“我”对老师的爱为辅,后者是从侧面对前者的反应。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2.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示例:(1)七件事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2)这七件事贯穿着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之爱,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二)交流展示四、课堂小结五、课后反思1、我的疑惑: 2、我的收获:六、巩固练习棉花糖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