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C C B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D C C A D C 1.D 【详解】A: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题干不涉及发散思维,且每个城市的符号都反映各个城市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对城市符号进行虚幻重构,A不选。 B: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属于思维的基本形态,不属于本题设问规定的创新思维,B不选。 C: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楚汉之争”是用来比喻苏超中徐州与宿迁的较量,而不是类比推理,C不选。 D:联想思维是依据事物之间相似、接近或对比的关系,将对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物的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盐水鸭VS水蜜桃”“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都以具象事物为载体,将对城市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这运用了联想思维,D正确。 故本题选D。 2.B 【详解】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这话反映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B正确。 A: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漫画没有涉及排中律,A排除。 C:漫画强调不能违背矛盾律,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但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C排除。 D: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漫画没有涉及辩证矛盾,D排除。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①:L县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劣势转化为发展机遇,打造从“田间养殖”到“全球餐桌”的产业链条,这是通过辩证思维,对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系统认知,①正确。 ②: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L县是发现与朗德省气候相似,进而发展养殖,属于根据气候相似这一客观联系进行实践,并非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 ③:L县结合自身山地丘陵占比大、资源禀赋缺乏的劣势,又发现气候与朗德省相似,养殖条件优越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分析自身转型发展的优劣条件,运用了科学思维,③正确。 ④:逆向思维强调反向思考,但题干中L县是正向发现气候相似点并利用,未体现对条件的“反向思考”,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A 【详解】①: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二者是同一节日的不同名称,外延完全相同,对应图①的全同关系,①正确。 ②:歌仔戏是中华戏曲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中华戏曲包含歌仔戏),对应图②的包含关系,②正确。 ③: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传统建筑等,传统建筑与传统习俗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③不选。 ④:文化遗产仅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类,二者外延之和等于文化遗产的外延,是矛盾关系,不是反对关系,④不选。 故本题选A。 5.C 【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