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复习重点复习 1.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重点落实:准确理解、翻译课文;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牢记实词“如”及虚词”以““乎”。 3.内容理解:梳理层次,领悟情感。 4.达标检测:熟练背诵,情境默写 学习目标 活动一:自主复习 1.梳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重点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完成《复习案》“二”; 3.理解梳理层次,领悟情感。 完成目标1、2、3 一、课前检测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 3.《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反面举例的句子是: , , 。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 5.《师说》中,表明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的语句是: , 。 6.《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语句是: , 。 8.《赤壁赋》中友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9.《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 ,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学不可以已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活动二:合作探究,落实重点 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被记录下来,整编成《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思想核心是“仁”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均衡发展。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是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位列七十二贤。 3.饥馑:《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泛指饥荒。 4.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5.师旅:古代军队编制。《诗经·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注:“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又可借指军队。 6.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 7..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8.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文言要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 )吾一日长乎尔(句式: ),毋( )吾以( )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句式: )!’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子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