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所选篇目都是小说,顺势引出单元写作《学习缩写》,如何引导学生有趣味地掌握这一方法,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进入课堂,非常重要。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趣味作为出发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缩写这一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概括与表达能力。(重点) 2.激发对缩写的热情,针对不同文体,各有侧重地进行缩写训练。 3.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各种形式的缩写,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据说在20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最后这条命令传递失真了,主要原因就在于营长下达的命令内容过于冗长繁杂,违背了简明的原则。 如果你是这位营长,你会如何下达命令 (参考:明晚8点,如果不下雨,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如果下雨,则到礼堂集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缩写的基本写法与技能。 活动一:理解概念,夯实基础 1.提出问题 什么是缩写呢?缩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2.技法小结 通过同学们分享,我们明白了缩写的定义,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叔湘语)。 通过缩写训练,可以提高把握文章要点、思路的能力,还能培养概括、综合能力。 活动二: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提出问题 缩写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回顾先前学习的课文,自主总结缩写的基本原则。 2.技法小结 学生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阅读原文,体悟主旨。 缩写必须要尊重原作,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缩写不等于简单的“减少字数”,刘勰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缩写也是如此。动笔前,要先认真阅读原文,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从文章题目入手。 通常情况下,文章题目都是文章的文眼,透过这文眼,我们可以窥探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敬业与乐业》,观题目即知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阐述敬业、乐业的。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读题目,我们就会知道这篇文章是围绕着“叔叔于勒”这个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因此在缩写时要紧紧围绕“敬业与乐业”和“叔叔于勒”来进行,保证缩写后的文字与原文在核心内容上一致。 ②可着眼于重复出现的词语、语句或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词语和语句,归纳文章主题。 如《白杨礼赞》中,反复出现词语“不平凡”和“我赞美白杨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等抒情语句,我们从中不难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对白杨树品格的高度赞美。在缩写时,就应抓住这一中心去安排材料。 ③还可以通过对行文思路的把握来归纳主旨。 如《故乡》中,作者由“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时间线引发了对 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些感想,对未来寄托了自己的希望。 (2)保留主干,删除枝叶。 缩写,必定要删除部分内容。这就要分清原作的主干和枝叶,遵循“保留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根据不同文体,在筛选材料时,也应各有侧重。 叙事性文章,这类文章的主干就是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如《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出现许多人物,根据小说主旨和思路,我们能明确“我”“菲利普夫妇”“于勒”是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因此,其他次要人物如姐姐、姐夫、船长,次要情节如于勒去美洲的原因等则可删去或略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