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9439

【高效课堂】第一单元 《任务二:诗歌朗诵》 课件+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上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73015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统编,教学设计,高效,任务二:诗歌朗诵,单元
    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诗歌朗诵》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在完成了任务———诗歌教学之后,通过六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自主欣赏诗歌作品。接着进行任务二———诗歌朗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回顾、朗诵本单元诗歌,总结诗歌朗诵技巧。 2.进行朗诵练习,在朗诵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重点) 3.了解朗诵比赛的准备工作,如诗歌的选择等,同时策划并举办朗诵比赛活动。(难点) 备注 因探究任务环节较多,需要提前要求学生预习好课文中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朗诵稿。特别注意第二课时的朗诵比赛展示,务必提前告知学生评分标准,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可以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可以使人脱俗近雅,滋养品格。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单元的优秀诗歌,学会了鉴赏诗歌。那么,诗歌应该怎样去吟诵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实践! 活动一:夯实基础 了解朗诵 观看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视频片段,总结朗诵的特点。 1.文学性 朗诵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一些非文学作品,如社论、书信等,一旦作为朗诵材料,往往也会偏向于表现某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自然带上明显的文学色彩。文学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文学作品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 2.艺术性 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能分析欣赏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前提;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要善于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这是表情达意的关键;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修养,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要能正确地发音,有自然的表情,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重要条件;此外,朗诵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朗诵艺术就是以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缺少哪一方面的修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朗诵者。 3.表演性 朗诵,一般都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可以进行配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强朗诵艺术的表演效果。 只要是朗诵,即使是在小的范围内进行,都会带有表演的性质。朗诵者要向听者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口语艺术才能,听者总要对朗诵者的文学修养、口语才能和表达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些都具有表演活动的明显特点。另外需要注意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 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合适的作品。 活动二:合作探究 展示朗诵 (一)合作探究一 听《乡愁》朗诵音频,回顾、朗诵本单元的六首诗歌。 1.探究任务 回顾、自由朗诵本单元的六首诗歌,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感情基调。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诗歌中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歌重点进行朗诵、分析,总结朗诵诗歌的技巧。 学生自主思考分析:从 (诗词名)中,我读到了 (内容),感受到了 (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预设成果: 从《沁园春·雪》中,我读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和作者对历史人物(英雄)的评论,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