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9493

【高效课堂】第五单元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上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77687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统编,教学设计,高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单元
    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所谓民族幻灭的谬论的深刻的批驳,对浩气长存的“中国脊梁”的肯定和讴歌,以及严谨缜密的逻辑论证,都堪称学习鉴赏的典范。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区分观点和材料,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 2.品味文章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难点)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及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是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改变国民精神,唤醒民族自觉,是鲁迅先生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活动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鲁迅的作品,可以说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呢?可以从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作品链接 《且介亭杂文》收录的是鲁迅后期的杂文,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个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从集子的题目中也能看到鲁迅精神。 文体知识 杂文是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背景资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其时,“九一八”事变已经三周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已向关内步步进逼,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国民党的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又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主义论调。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9月25日,也就是他53岁寿辰之时,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初读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认识的词,借助工具书明确字音和词意。 (1)生字正音 搽( chá ) 玄虚( xu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