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9972

【课堂无忧】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情境化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八上

日期:2025-11-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690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无忧,3课,太平天国运动,情境,教学设计
  • cover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教学目标 ) 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等关键事件史实,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明确不同阶段运动的空间分布变化,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和《资政新篇》的改革主张,分析两大纲领的异同。结合史实,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对晚清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思维。(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体会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认识其阶级局限性,增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培养爱国情怀,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家国情怀) ( 教学重点 )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 教学难点 ) 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内容: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事件相关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能否知道太平天国运动主要领导者是谁?他想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最终是否成功了呢?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课前预习,从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追求的思想理念等角度思考。 过渡语:古代中国做为农耕社会,土地一直是农民最大的追求,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也希望能够建立起“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社会,最终这一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呢?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探究新知 (二)新课讲授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展示内容:展示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鸦片走私加剧、洋货涌入摧毁家庭手工业、清政府赋税加重的文字材料)、材料二(《浔州府志》中广西地区 “蝗灾”“大水”“雹灾” 的记载)。 教师提问:结合这两则材料,你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从材料一中 “洋货涌入”“赋税加重” 归纳出 “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从材料二中 “蝗灾”“大水” 等归纳出 “自然灾害不断”(直接原因);可补充提示: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 过渡语:在阶级矛盾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迫下,农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而此时,一个人的出现和他的活动,为这场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他就是洪秀全。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展示内容:展示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会” 的史料(《原道救世歌》片段 “普天之下皆兄弟”)、金田起义形势图(标注金田村、永安等地)、永安建制的政权组织示意图(天王、东、南、西、北、翼王的封号与地位)。 教师提问:(1)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了哪些准备?他的主张有何特点?(2)金田起义发生在何时、何地?起义军为何称为 “太平军”?(3)永安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举措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意义? 提示:(1)引导学生从 “创立拜上帝会”“传教发展会众” 回答准备;从 “借助西方宗教、结合儒家大同思想、主张人人平等” 归纳特点。(2)提示学生结合课本找时间(1851 年)、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军” 的名称与 “太平天国” 的建号相关。(3)从 “封王、明确等级” 回答内容;从 “初步建立政权组织,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分析意义。 过渡语: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拥有了初步的政权框架,随后起义军一路北上,势力不断壮大,最终迎来了运动的高潮 ——— 定都天京。 (2)定都天京与革命纲领 展示内容:展示太平军进军天京的路线图(标注桂林、长沙、武昌、南京等地点)、《天朝田亩制度》原文片段(“有田同耕,有饭同食”)、《资政新篇》书影及主要内容摘要(“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教师提问:(1)太平军何时定都天京?将南京改为天京有何象征意义?(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