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指导+范文 习作要素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1. 抓关键词明类别: 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写印象最深的事物”中,提取关键词“事物(植物、动物、场景等)”,明确这是观察类记叙文,需聚焦具体事物或场景的细节与变化。 2.整体构思明框架: 选对象:从生活中选取观察对象,如窗台的多肉、公园的锦鲤、放学路上的梧桐树等。 用五感:调动视觉(看颜色、形状)、听觉(听声音)、触觉(摸质地)、嗅觉(闻气味)、味觉(尝味道,适用于可食用事物)进行多维度观察。 写变化:按时间顺序(如早中晚)或事物发展顺序(如种子发芽到开花),呈现对象的动态变化。 3.认真审题明要求: 聚焦一个观察对象,避免贪多;至少运用两种感官描写,让内容更生动;清晰呈现事物或场景的变化过程,如树叶从嫩绿到深绿再到枯黄。注意段落格式,开头空两格。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选择印象深刻的发现 这段时间通过你的观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事物或者一处场景写下来,可以是一种植物,动物,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处场景,像校园里面的小花园,或者上放学路上的观察,也可以是周末去的一个地方。 任务二:尝试运用“五感”细致观察 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到细致观察,不管是写一种事物或是一处场景,我们都要细致观察,那么怎样做到细致观察呢。这里我们可以用“五感”法来观察,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这样能细致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文《搭船的鸟》中: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里就是用眼睛看到的。写出了那只鸟的美。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这里用了味觉写出来杨梅的味道,还写了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吃多,把味道写的具体可感。因此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五感”法把事物或者场景写得具体。 评价标准 得星 运用“五感”法(看、摸、听、闻、尝)介绍观察对象或事物的变化。(运用一种得1颗星,运用两种得2颗星,运用三种及以上或围绕一种感官重点描述得3颗星) ★ 任务三:观察有序,写出变化 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写出事物变化,或者场景的变化。变化可能是这个事物在不同时期,也可能是遇到不同情况的变化。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这里写出来杨梅颜色的变化。通过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观察细致。例文《金色的草地》中: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里写了早晨、中午、傍晚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景物的颜色的变化看到了观察细致。 评价标准 得星 写出事物的变化 ★ 三、聚焦细节,以改提质,优习作 在对观察类习作进行修改优化时,可通过强化感官细节描写,让事物或场景更鲜活生动。从“看”的角度,需捕捉颜色的层次变化、形状的独特轮廓、动态中的光影变化;从“听”的角度,要区分声音的音色差异、音量变化、节奏韵律。通过聚焦某一感官的细微特征,结合具体场景或事物的动态变化进行描写,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细节与整体情境融合,从而增强画面感,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原句:荷花很漂亮,粉色的花瓣,绿色的荷叶。 修改后:荷花美得像幅画!那花瓣不是单调的粉色,边缘泛着淡淡的白,中间却又透着一丝粉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