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能够识别说明文中的逻辑顺序。 3、体会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阅读条件很有限,只能够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才能拓展知识。说明文的问题已经涉及过,学习新的课文,还必须要联系之前的对说明文的了解。力争能通过作品的解读,让学生对说明文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能够识别说明文中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先来看一首同名的小诗。 2、作者介绍。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词语竺可桢 萌发 翩然 孕育 谚语 纬度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2、文体知识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种类有: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等等。3、速读课文,思考:(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活动3【活动】合作学习,理清思路 1、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这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哪种逻辑顺序?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后小结。2、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哪种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3、一些段落里面的句序也很讲究条理性,在第三部分中,大家再来看第九段,作者是哪种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活动4【活动】温故知新 例一、《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像天上的虹。我国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例二、赵州桥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例三、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 活动5【活动】课外扩展 1、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