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本草问答 问曰: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答曰:天地只有阴阳二气流行,而成五运(金木水火土为五运),相互对立而为六气(风寒湿燥火热是也)。人禀承天地之气而生,即秉天地之五运六气以生五脏六腑。凡物虽与人异,然而没有不禀承天地之一气以生,只是物得一气之偏,人得天地之全罢了。假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疾病,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人身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这是借助物之阴阳以化人身之阴阳也,故神农以药治病。 问曰: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来对应人身的五脏六腑,仔细辨别药物的性质和味道,以治百病,可以说是非常精深详细了!但是最近出现的西洋医法,全凭解剖观察,认为中国古人未见脏腑,凭空将药物与脏腑对应配药,不足为凭,这是对的吗? 答曰:不然,西人初创医法,故必剖割方知脏腑,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各种名称,清晰明确。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在神农时代,创立医药,或经剖视,或果圣人洞见脏腑,均不必论,然其定出五脏六腑之名目而实有其物,不是亲见脏腑者,怎么能够确定呢?怎么能说古代的圣人未曾亲见脏腑呢!《灵枢经》云:“五脏六腑可剖而视也。”据此经文则知古圣已剖视过来,且西洋剖视只了解器官的层次结构,而不知经脉;只知道具体的形态,却不知气的运化功能。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则西洋远不及矣! 问曰:西人说他们用药全凭试验,中国只根据气味以配脏腑,未能试验,不如西医实验方法可靠。这种说法对吗? 答曰:中国经神农尝药,定出形色、气味、主治脏腑百病,丝毫不差,所谓尝药即试验也,历数圣人之审定,已经非常详尽了!岂待今日始试验哉? 问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这确实是药理学的主要方法了!物体之间相互感应的道理,又有一些是不能单从形态、颜色、气味上来解释的。譬如磁石引针,蛇畏蜈蚣,蜈蚣畏蜍,它们之间的相互克制和吸引,均不在形色气味上讨论,又是什么原因? 答曰:这是根据药物自身的特殊性质来治疗的。辨别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正是为了考察它的性质。如果真正把握了药性,那么形态、颜色、气味的道理也就包含其中了。凡是辨别药物,首先必须辨别它的性质。 例如磁石,放久了会转化成铁,它是铁的母体。它吸引铁针,是“同气相求”,子来就母(铁针作为“子”被磁石这个“母”吸引)的道理。从药性理论来说,石头属金,铁属水(肾),磁石秉承金水之性,归属肾脏,故其主治功效,能从肾中吸引肺金之气,使其回归根本。 西洋化学谓磁石内有电气,其能吸引者,皆是电气发力,能收引之也。有阴电,有阳电。凡物中含阳电者,遇有阴电之物即吸;含阴电者,遇有阳电之物即吸。如果阴电遇到阴电的物体就互相排斥,阳电遇到阳电的物体也互相排斥,他们的理论很详细!磁石能吸铁而不能拾芥,以所含之电气不同也。 然西人单以气论,犹不如中国兼以质论,这样道理就更加显然。磁石的质地类似铁,所以因本质同类而吸引铁。辨别药性,贵在本质和功能兼顾而论。 蛇形长,是秉水气;行则曲折,是秉大气。在辰属巳,在象居北,在星象苍龙,总现于天,知蛇是水木二气之所生也。蜈蚣生于南方干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气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秉水月之精生于湿地,是秉湿土之气所生,湿能胜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趁此以求,则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类推。 问曰:万物各有其性质,那么它们之所以形成这种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曰:追溯万物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