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2542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977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统编,答案,练习,过渡,会的
  • cover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这反映了青铜鼎(  ) A.铸造工艺复杂 B.象征权力地位 C.种类丰富多样 D.便利日常生活 2.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引起“国人暴动”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扩大了统治范围 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材料主要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 A.发生背景 B.历史影响 C.发展过程 D.核心观点 4.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有文字记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扦御(意思是防御、抵抗)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属周。”材料说明分封制(  ) A.利用诸侯国抵御外族袭扰 B.平息了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 C.促进了各民族交融的进程 D.强化了诸侯国对王室的隶属 5.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法制的每一次变革更是伴随着群体个人的大胆开拓。商鞅作为战国时代变法的理论者和实践者为我们所铭记。“商鞅作为战国时代变法的理论者“继承和发展了(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聘请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穿梭回到秦朝时期,以下四位思想家都还健在,你认为最适合被秦始皇聘任为秦朝该栏目主持人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7.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香、敞口觚,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8.考古学家发现了记有商王亲自参与种粟的卜骨,其中还常有祈求禾、黍、稷获得好收成的记录,又有祈求降雨的相关记录。这反映了商朝(  ) A.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B.手工业发达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出现了大量的钟鼎文 9.通过学习历史,小华得出一个认识:统治者残暴无道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他是从哪些统治者身上得出这一结论的(  ) ①启 ② 桀 ③汤 ④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取得民心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12.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鼓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确立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13.下图是根据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而绘制的一张宫殿复原图,判断这是哪一朝代的宫殿(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这副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外敌入侵 B.实行暴政 C.人民起义 D.自然灾害 二、多选题 15.下列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有(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6.下列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