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3439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30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11-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9793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思维,13.1,必修,选择性,统编,政治
  • cover
(课件网)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知识框架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综合探究结合社会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第一课时 超前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神舟20航天员自太空发来国庆祝福 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在轨飞行期间获取的探测器与地球合影图像。 议题1:我国航天事业今天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因为提前布局,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分析体现了什么思维?你还能结合生活体验举例说明这种思维的应用吗?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①从客体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 ②从主体看: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超前思维的含义: ①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过去———把握规律) ②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 (现在———认清现实) ③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未来———判断推测) 具体方法 3.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1)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前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2)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 (3)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称为“先知先觉”。 【相关链接】:古人对超前思维十分重视,“先知先觉”并总结了规律性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在时间的长河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安身立命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好先手棋。《老子》中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说明:我国古人对超前思维十分重视,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了“先知先觉”,并且总结出了规律性的认识。 4.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1)本质: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2)含义: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3)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作用: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注意:并不是只要反思和质疑就一定会有超前思维。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说:“前浆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问”的前提,有“疑”才会追问。"疑”既有对答案确定性的怀疑,也有对答案正确与否的质疑。有“疑”才能发现问题,有问题才能引发对事物发展状况的探索和思考。才会产生超前思维。阐释了“疑”与“问”的意识对培养超前思维的重要性。 相关链接P114 知识小结:超前思维的含义 客观依据 ①从客体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 ②从主体看: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含义 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不满足现状,居安思危,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透的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