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4266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13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
  • cover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万物有情:做阅读联想的创作者 一、单元目标与内容分析: (一)核心素养定位: 1.语言运用:掌握“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学习“象征联想”的写作手法。运用排比、分号等句式增强表达效果。 2.思维能力:通过“由景及情→联想生活→哲理升华”三步法深化文本理解。建立“变形视角”思维模型。 3.审美创造:仿写《草原》中的情景交融段落,创作“自然微散文”。用“五感描写法”完成习作《变形记》重点场景。 4.文化自信:感悟古诗词中“借景抒———的传统。 (二)教材内容整合: 1.文本分析: 《草原》:融情于景的典范,直抒胸臆的抒情句是训练“从景想情”的典型语料。 《丁香结》:象征联想的哲思散文,“芭蕉不展丁香结”等古诗引用,示范如何从物象想开去。 《古诗词三首》:同景异情的月夜抒怀,意象选择体现情感差异,深化“借景抒情”认知。 《花之歌》:第一人称的诗意想象。纪伯伦以花自喻,“我是亲友的礼品”等排比句构建崇高生命观。奇特视角为《变形记》提供想象范式。 习作《变形记》:视角转换的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以他者身份重构世界认知。 2.跨学科链接: 美术:绘制“古诗意境图”或“变形世界”场景。 音乐:为《花之歌》配乐朗诵。 (三)学情诊断: 已有基础:能初步体会景物描写的情感,但联想深度不足。 认知难点: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描写,变形视角的细节刻画。 兴趣点:对角色扮演式写作(变形记)兴趣浓厚。 二、单元主题与情境设计: (一)大主题凝练:“万物有情:做阅读联想的创作者” 认知发展轴:阅读联想→情感转化→创意表达 任务主链:自然观察员(品读)→情感解码师(悟情)→创想艺术家(写作) (二)真实情境创设: 成立“自然情感研究所”,探究文本中的情感密码。 举办“变形奇遇记”故事创编大会。 三、单元导图: 四、任务群活动设计: 任务层级 任务主题 核心活动 青铜任务 (方法习得) 自然情感博物馆 1.建立“情感词汇库”。 2.批注初体验(《草原》片段)。 草原·景与情的密码 1.对比阅读。 2.蒙汉情深生活联想。 丁香结·物象到哲思 1.制作植物哲理卡。 2.蒲公英联想练笔。 古诗词·同景异情 1.月夜情感对比表。 2.为古诗配乐解说。 花之歌·想象方程式 1.排比句朗诵赛。 2.补写“我是_____”。 黄金任务 (方法运用) 变形视角初体验 1.设计“变形身份卡”。 2.绘制变形世界草图。 变形记·重点特训营 1.“五感放大镜”扩写。 2.互评“最惊险一幕”。 语文园地·表达升级 1.分号诊所改病句。 2.设计校园路牌。 古诗今创·穿越者 1.《过故人庄》白话日记。 2.“诗意周末”微创作。 钻石任务 (综合展示) “万物哲思馆”策展会 1.布置三大展区(自然/变形/诗意)。2.展品解说与勋章评选。 五、具体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单元开启课———自然情感研究所开馆仪式 【核心目标】 1.通过自然影像与生活回忆,建立“景—情”关联,初步感知“触景生情”的表达逻辑。 2.分析《草原》原版与删减版差异,理解“融入感受”对文本感染力的强化作用。 3.用“自然情感研究所”情境串联单元任务,划分“阅读联想→变形创作→哲思策展”三阶段路径。 【重点环节设计】 1.展示三组自然摄影: ①草原羊群与蒙古包;②暴雨中的丁香;③月夜下的稻花香。 教师活动:提问:“哪张图最触动你?为什么?” 学生活动: 选取一张自然照片,写“联想便签”:“这让我想到_____,那时我_____。” 小组内交换便签,投票“最打动我的生活联想”。 2.要素初探 教师活动: 投影《草原》片段(删减版与原版对比),用红笔圈出作者联想句。 揭示单元要素:“从文字想开去,就像给文章插上翅膀。” 学生活动: 对比阅读《草原》删减版与原版,完成表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