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课标要求:1、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文明: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国家: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任务一:理解文明和国家的概念 玉猪龙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任务二:考古发现的牛河梁遗址及物品可以反映的信息是?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良渚古城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古城遗址 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良渚古城位于 ,距今约 年。 浙江余杭 5300-4300 1、良渚古城 20万千克炭化稻谷 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2、陶寺古城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低等级墓葬 良渚高等级墓葬 陶寺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磐、玉钺、龙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 任务三:通过考古发现,提取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的相关历史信息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任务三:通过考古发现,提取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的相关历史信息 良渚玉钺 良渚玉琮 陶寺铜齿轮形器 陶寺彩绘龙盘 朱书符号的陶壶 表明当时长江下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注:陶寺兽面形玉饰,祭神的礼器 拓展 任务四:回顾标题,对比文物说说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怎么呈现? 注:良渚遗址中的神人兽面纹玉器 多元一体 多元:起源众多 各具特色;一体:彼此交融,共缔中华文明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看似非常奇特的器物,比如青铜跪坐人像手持的牙璋、头上所顶的不同形制的尊,大量出现的龙形象,殷商文化青铜器纹饰等,但部分文物与河南安阳殷墟、山西陶寺遗址、江西新干遗址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之处。这些考古发现说明( ) A.确定了中华文化的起源 B.动摇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地位 C.印证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巩固练习 1、华夏族的形成 (1)时间: 五六千年前 (2)主要部落: 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黄河流域 (3)联盟形成过程: 黄帝 炎帝 蚩尤 阪泉之战 炎黄联盟 涿鹿之战 华夏族 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三、远古的传说 轩辕氏 神农氏。 VS VS 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任务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1、多民族交融而成 2、多元一体 三、远古的传说 1、华夏民族的形成 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1.背景:相传在黄帝之后,_____、_____、_____依次成为首领。 尧 舜 禹 2.他们之间采用何种方式传位给下一任? 3.那什么是禅让制呢?禅让制的原则是? 禅让制 禅让制:由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尧 舜 禹 [yáo shùn yǔ] 共同点: 德才兼备、心系百姓 性质:公天下/天下为公 2、尧舜禹时期 任务六:说说大禹治水的传说以及传说与真实历史的联系。 重点探究 口述史料 实物史料 课后活动 任务七:说说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山西大禹渡 山西尧庙 山西舜帝陵 陕西黄帝陵 山西炎帝陵 课堂小结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远古的传说 部落联盟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中华文明的起源 表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部落战争 禅让制 阶级 国家 私有制 人类进入文明 社会的重要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