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余光中 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 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进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1952年毕业后,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得到梁实秋好评。代表作《乡愁》。 余光中 写作背景 v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创作《乡愁》时,他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的怀乡之情日重,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学习目标 壹 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贰 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尝试改写及仿写。 叁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生难字词 ——— 字音 邮 票 窄 矮 yóu zhǎi ǎi 大 陆 乡 愁 坟 墓 lù chóu mù 生难字词 ——— 词义 乡 愁 释义 邮 票 释义 海 峡 释义 思乡的愁闷。 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 活动一 听范读,感受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 深情朗读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读出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语调稍微提高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语气转平和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熟读课文 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母子分离 第一小节 > > 夫妻分离 第二小节 > > 母子死别 第三小节 > > 国家分离 第四小节 > > 活动二 诗词赏析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诗词赏析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少年) 母子分别 家愁 > > > > 亲情 > > 长大后(青年) 夫妻离愁 家愁 > > > > 爱情 > > 后来(中年) 丧母哀愁 家愁 > > > > 亲情 > > 现在(老年) 思归浓愁 家愁 > > > > 祖国情 > > 诗词赏析 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 问 题 邮票 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 乘船可解相思 坟墓 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海峡 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诗词赏析 四个数量词 一方 一湾 一枚 一张 四个形容词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表达效果 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发现诗歌的美 试用句式“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 ,例如 ”来表达你的寻美结果。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 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 发现诗歌的美 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