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课 感官总动员 一、教学核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眼、耳、鼻、手等感官的功能,明白多种感官配合观察更准确;了解感官在生活(选瓜)、医疗(中医诊断)等场景的应用价值。 2.科学思维:能通过对比“单感官/多感官观察”的差异,推理出感官配合的优势;能结合生活场景,分析感官在不同活动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3.探究实践:能参与“分辨果蔬片”“观察蜡烛”等实验,规范使用感官开展观察;能模仿“挑西瓜”“中医诊断”的观察方式,用感官解决简单的辨别问题。 4.态度责任:养成在观察活动中主动调动多种感官的严谨探究习惯;体会感官对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爱护自身感官的意识。心素养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眼、耳、鼻、口、手五种感官的功能,知道辨别事物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2.教学难点:理解“味道是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感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苹果片、梨片、萝卜片(各若干)、蒙眼布(5 - 6块)、未点燃的蜡烛(每人1根)、成熟/未成熟西瓜(各1个)、感官功能示意图(PPT)、“中医四诊”图片、实验记录单(每人1张)。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趣味导入:感官猜谜游戏(5分钟) 教师出示猜谜卡片,谜面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耳朵)”,引导学生猜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五种感官。接着提问:“这些感官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侦探’,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开启‘感官总动员’,看看它们的本领吧!” (二)实验探究一:蒙眼辨味大挑战(10分钟)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5 - 6组,每组发放苹果片、梨片、萝卜片、蒙眼布。首先,学生轮流蒙眼、捏住鼻子,品尝3种食材,记录自己的判断(填写实验单);之后,去掉蒙眼布、不捏鼻子,再次品尝,对比两次判断结果。 2.交流总结:邀请学生分享实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捏住鼻子时很难辨清味道,因为味道是舌头的味觉和鼻子的嗅觉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二:蜡烛“大体检”(8分钟) 1.自主观察:每人领取1根蜡烛,教师提问:“我们用哪些感官能了解蜡烛的特点?” 2.感官运用:学生用眼睛看蜡烛的颜色、形状,用手摸蜡烛的光滑度、硬度,用鼻子闻蜡烛的气味,并在实验单上记录观察结果。 3.集体分享:教师汇总学生的发现,强调:想要全面认识事物,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四)生活实践:我是“选瓜小能手”(10分钟) 1.方法学习:出示成熟和未成熟的西瓜,结合PPT讲解选瓜方法。看,观察西瓜纹路(清晰、间距宽为成熟)、瓜脐(小而凹为成熟);听,轻拍西瓜,听声音(浑厚“咚咚”声为成熟,清脆“当当”声为未成熟);摸,摸表皮(光滑、坚硬为成熟)。 2.实践操作:学生轮流上台用感官“检查”西瓜,判断成熟度,教师现场切开验证。 3.联系生活: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用到多种感官?”(如挑选水果、辨别食物好坏等),引导学生体会感官对生活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中医“四诊”里的感官(5分钟) 出示“望闻问切”图片,讲解中医诊病的方法。望,用眼睛看气色;闻,用鼻子闻气味、用耳朵听声音;问,用嘴巴问病情、用耳朵听描述;切,用手摸脉象。小结:中医诊病也离不开感官,我们的“小侦探”不仅能帮我们认识生活,还能为健康助力。 (六)课堂总结(2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五种感官的功能、综合运用感官的方法。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的‘感官小侦探’都发挥了大作用,希望大家以后多动用感官观察生活,发现更多有趣的秘密!” 五、板书设计 2.6 感官总动员 一、我们的“小侦探” 眼睛(看)、耳朵(听)、鼻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