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8167

6.2碳的氧化物随堂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1131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氧化物,随堂,练习,解析,人教,化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碳的氧化物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B.在火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是混合物 D.一氧化碳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 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 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 C.积极植树造林 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 3.同学们在课外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兴趣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上层蜡烛先熄灭 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了白雾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氧气 D.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4.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关闭阀门,严禁烟火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炒菜时油锅起火,用水浇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5.有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 B.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6.“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有关分析中,其中正确的 A.变化观:“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守恒观:“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总数减少 D.平衡观:“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7.“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8.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和氢气转化成某种燃料,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路径 9.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装置 操作与现象 结论 A 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①中液体变红色。 氨分子很小,且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向集满CO2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振荡后发现塑料瓶没有变瘪。 CO2难溶于水。 C 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集气瓶,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瓶内有黑色颗粒状固体。 铁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D 朝一个密闭的易拉罐内装着的干燥面粉鼓气,罐内发生爆炸 面粉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10.如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倒入适量水,迅速盖好瓶盖,摇动瓶身,观察到瓶子会变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瓶中气体分子的种类减少 B.瓶中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C.瓶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 D.瓶中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1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C.一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1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