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8668

4.12 轮子的故事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3959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12,轮子,故事,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轮子的故事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轮子(轮轴)的基本特征(圆形、含轴)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了解轮子的发展历程,知晓其演变与人类生活需求、技术进步的关联。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对比,归纳轮子的共同特征和轮子应用的省力原理;能结合轮子的演变过程,推理出技术改进对物品功能优化的作用。 3.探究实践:能完成“轮子省力”的对比实验,规范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能动手完成“带轮小车”制作,尝试解决制作、调试中的简单问题。 4.态度责任:乐于参与轮子相关的观察、实验和制作活动,保持探究热情;体会轮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技术服务生活”的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轮子的“轮”和“轴”结构,理解圆形轮子平稳滚动的原因(半径相等);通过实验验证“轮子省力”的特点,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更省力。 2.教学难点:理解“轮轴”结构的协同作用(轮围绕轴转动);将实验结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解释轮子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准备自行车、滑板车、带轮机器的高清图片或者视频,还有自行车轮、滑板车轮的实物或者模型,方便给学生直观展示轮子的结构。 2.制作好课件,里面要有轮轴结构的示意图,以及生活中各种带轮物品的图片,辅助课堂讲解。 (二)学生准备: 1.准备好写有“轮”“轴”“圆形轮+中间有轴”的板书卡片,在讲解时可以直观地呈现核心知识点。 2.每组自行车、滑板车的模型或者清晰的图片打印件,让小组合作观察,自主发现轮子的特征。 第一课时:轮子的特征与历史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游戏导入:开展“猜物品”游戏,教师描述带轮子物品的功能(如“能帮行动不便的人移动”“能让拉行李变轻松”),让学生猜是什么物品,引出“轮子”主题。 2.提问引导:“小朋友们,轮子在生活中很常见,那大家知道轮子一开始就是现在这样的吗?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激发学生好奇心,开启本节课学习。 二、探究环节一:观察轮子找共同特征(10分钟) 1.小组观察:将学生分成4 - 5人小组,每组发放自行车、滑板车的实物模型(或高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轮子的结构,思考“轮子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2.总结特征:请小组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提炼共同特征———所有轮子都有圆形的轮,轮中间有轴,并讲解:“圆形的轮方便滚动,轴能支撑轮转动,二者配合让物体移动更顺畅。” 三、探究环节二:找出轮和轴(10分钟) 1.个体观察:给学生展示自行车、滑板车、带有轮子的机器(如图片里的机器)的清晰图片,让学生自主找出轮和轴。 2.交流分享:随机邀请学生上台指出图片中物品的轮和轴,如“自行车的车轮是轮,连接车轮的是轴”,教师给予肯定与补充。 四、轮子的历史(10分钟) 1.图片展示:依次展示轮子发展不同阶段的图片(从最初滚木头运重物,到后来用木头做成轮子、装上车轴,再到给轮子装铁箍、发明弹性更好的橡胶轮等)。 2.教师讲解:结合图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轮子的历史: 最早,人们滚木头运重物,很费力。 后来,人们用木头做成轮子,发明了车,但还不太方便。 再后来,人们给木头轮子装上铁箍,车跑起来更轻巧;之后又给车上装了更多轮子,车更实用了。 19世纪,人们发明了弹性好的橡胶轮,坐车更舒服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内容:总结轮子的特征(轮+轴)以及轮子的发展历程。 2.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分享轮子的历史,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4.12 认识轮和轴的特征 一、轮子的共同特征 有圆形的轮,轮中间有轴 二、生活中的轮与轴 1.自行车:车轮是轮,连接车轮的杆是轴 2.滑板车:底部小圆圈是轮,固定轮子的小杆是轴 第二课时:轮子的便利与实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