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0221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284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少年:思学立志 《伤仲永》“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岁的王安石随父亲回乡探亲:见到了5岁就能作诗的神童方仲永,成为了也身为神童王安石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因为他更明白了读书之事,一日也不能荒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青年:志在务实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1岁的王安石进士及第,走上仕途,他扎根基层,日夜奔走。考察地方水利,目睹百姓困境。丰富的地方为官经历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这期间,朝廷多次召他到京城做官,王安石皆辞不就任。“由是名重天下,士大夫恨不识其面,朝廷常欲授以美官,惟患其不肯就也”。 “东南宽闲之区,幽僻之滨,与之一官,使得因吏事之力,少施其所学。” 在王安石看来,与其去京城做一些闲散官,不如用尽毕生所学,在地方为老百姓做实事。 中年:力行变法 《元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岁的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正式开启“熙宁变法”。王安石疾风骤雨式的变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苏轼、司马光等人纷纷自请离京。王安石变法先后持续了十余年,在极大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其举措含盖范围之广,改革力度之深,思想之超前,世所罕见。他相信国富民强的那一日,终将到来。 老年:归隐忧民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加上反对派的大力攻击,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63岁王安石被罢相回乡,过上了闲散的生活,但他的心中仍没有放下忧国情思。 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成为新的宰相后,废除全部新法。 公元1086,王安石在钟山病逝。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本人陈述 承蒙 认为 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辞 交往 表转折,但 常常 持 主张 缘故 勉强唠叨,勉强解释 被 理解 回信 通“辩”,辩解 又 考虑到 对待 书信往返 (古今异义) 鲁莽 草率 详细地 ……的原因 宽恕我。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鄙人王安石陈述:昨天承蒙您赐教,我私下认为和君实您交往相好很久了,但是(咱们)议论政事(意见上)常常不一致,(这是我们)所持的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即使想要勉强解释几句,最后也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为自己一一辩解,又考虑到蒙受您的优厚对待,在书信往来时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说出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宽恕我。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 所以 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名和实(是否相符) 用来…的 认为 因而招致 怨恨和指责 指教我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清楚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侵官权,生事端,求利益,拒纳言。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认为 皇帝 负有专责的官吏 是 施行 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业、弊端 却 古代贤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