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石室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7届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 出“不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英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②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 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③《论语》中认为不怒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论语·学而》中写道:“人 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 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 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如《论语·子罕》中记截:“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 所成名。’”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 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慢”。 ④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如《论语·八份》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 问。或曰:‘敦谓郑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当 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 真正符合礼的要求。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⑤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的“内自 省”的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 家书纳将行为结采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 采成败的原因。 ⑥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论语·宪问》中写道: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⑦作为一本语言上高度精妹的经典语录,《论语》却不断重复了这两句意思颇为相近的 话,从这种一再重中中可以想见孔子对自我审视的注重。 ⑧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自我实现往往表现为积极 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险到自我价值以及社 会的承认与赞许。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具有鲜 明的自我实现色彩。《论语·卫灵公》中写道:“君子痰没世而名不称满。”对于他人的不 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对,但对于终其一生无法达成自我实现却感到深深的遗感。 ②孔子反对懒情懈息,主张积极的自我实现。《论语·公冶治长》中记截:“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类土之墙不可污也。,”对于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学习的行为, 向来温和教厚的夫子竟忍不住严厉斥责。 ①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读,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 于地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孔子也主张通过学 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 (摘编自芦春艳《〈论语〉自我认同的建构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第1页/共8页 命题、审题:北湖校区高2027届语文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