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水珠从哪里来》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 一、选择题 1. 冬天温暖房间的窗玻璃上出现水珠,这一现象与下列哪种变化有关?( ) A. 水的蒸发 B. 水蒸气的凝结 C. 水的凝固 2. 装冰的水杯外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的来源是( ) A. 杯子里的水渗出来的 B. 空气中的水蒸气 C. 冰块融化后流到外壁的 3. 为了验证“水杯外壁水珠是否来自杯内的水”,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给杯内的水加色素,观察外壁水珠是否有颜色 B. 给杯子套上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是否有水珠 C. 换用不同材质的杯子,观察外壁是否有水珠 4.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 ) A. 水蒸气遇到冷的冰箱内壁 B. 水蒸气遇到热的铁锅 C. 水蒸气遇到冰镇饮料瓶外壁 5. 关于“凝结”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B. 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C. 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 实验中,对比“装冰水的杯子”和“装常温水的杯子”,发现只有装冰水的杯子外壁有水珠,这说明水珠的形成需要( ) A. 充足的空气 B. 低温(遇冷)条件 C. 透明的杯子 7. 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水蒸气凝结的是( ) A. 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周围冒“白气”(小水珠) B. 洗过的衣服在阳光下晾干 C. 冬天早上,眼镜片上出现的小水珠 8. 给杯内的水加入红色色素后,杯子外壁的水珠仍然是无色的,这一现象能证明( ) A. 外壁的水珠来自杯内的水 B. 外壁的水珠不是来自杯内的水 C. 色素会被杯子吸收 9. 下列关于水的形态变化,错误的是( ) A. 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气态) B. 水蒸气凝结后变成水(液态) C. 水蒸气只能变成水,不能变成其他形态 10.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很快出现水珠,这是因为( ) A. 瓶内的水漏出来了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凝结成水珠 C. 瓶子本身出汗了 二、判断题 1. 水杯外壁的水珠是从杯子内部渗出来的。( ) 2. 空气中的水蒸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 3. 水蒸气只有遇到冷的物体时,才可能凝结成水珠。( ) 4. 冬天窗玻璃上的水珠,是房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 5. 给杯内的水加色素后,外壁水珠也会变成相应颜色,说明水珠来自杯内。( ) 6. 装常温水的杯子外壁不会出现水珠,因为没有满足“遇冷”条件。( ) 7. 凝结现象是水从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 ) 8. 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白色的。( ) 9. 实验中,通过对比不同条件(如加冰/不加冰、加色素/不加色素),能更准确判断水珠的来源。( ) 10. 水蒸气不能直接变成水,必须先变成冰再融化成水。( ) 【能力提升】 三、综合探究 小明在科学课上学习了 “水蒸气遇冷凝结” 的知识后,回家做了一组实验:他准备了三个相同的透明杯子,①号杯装入常温清水,②号杯装入加了蓝色色素的冰水,③号杯装入未加色素的冰水,且三个杯子均盖紧塑料片防止杯内水洒出。实验开始前,小明用干纸巾将三个杯子的外壁擦拭干净,然后将它们一起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室温 25℃),静置 10 分钟后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 1.静置 10 分钟后,下列哪个杯子的外壁最可能出现水珠?( ) A. ①号杯(常温清水) B. ②号杯(加蓝色色素的冰水) C. 三个杯子外壁都会出现水珠 2.小明观察到②号杯外壁出现水珠,且水珠是无色的,这一现象能证明( ) A. 外壁的水珠是杯内加了色素的水渗出来的 B. 外壁的水珠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是杯内的水 C. 蓝色色素被杯子吸收,所以水珠无色 3.若小明将②号杯(加蓝色色素的冰水)换成装有滚烫热水的杯子,盖紧塑料片后放在客厅静置,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会出现,因为热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会在杯壁凝结 B. 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