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6922

统编版语文(2024) 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30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期末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8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夕阳的余晖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_____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_____在小村落里,在晚霞的照射下,_____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安xiáng、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野、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悄悄地织构美好,才会提及炊烟。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雾霭( )           安xiáng(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错落有致  弥漫  升腾 B.长短不一  飘扬  升腾 C.长短不一  飘扬  奔腾 D.错落有致  弥漫  奔腾 (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悄悄地织构美好,总会提及炊烟。 B.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无论桀骜还是恬淡,在诗句中悄悄地织构美好,才会提及炊烟。 C.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 D.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才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贤弟”“高朋”都是敬辞,“拙见”“奉还”都是谦辞。 B.“见利忘义”属于贬义词,“见义勇为”属于褒义词。 C.古人常以“而立”“不惑”分别代指三十岁、四十岁。 D.“觉察”和“察觉”是同义词,“一箪食”中的“箪”是量词。 3.根据提示默写。(5分) 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文的滋润。《论语》中的“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有“乐学”的积极学习态度;《潼关》中的“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告诉我们应当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秋词(其一)》中的“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启迪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激励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报国之志。 4.小语同学在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时,发现两位作者巧妙地运用一个“骗”字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如《朝花夕拾》中的_____(填人名)怂恿小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并到处散播谣言,这样的情节突出了她_____的性格特征,鲁迅对她的“骗”是批判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从罗刹女手中取得芭蕉扇,第三次变成_____(填人名)的模样骗得真扇,这样的“骗”表现了孙悟空_____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骗”的行为持肯定、赞扬的态度。(4分) 5.青少年时期,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为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学校围绕“悦读人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7分) (1)【调查读书现状】同学们对本校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情况进行调查。请综合下面图表中的信息,概括本次调查的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据)(2分) 结论:_____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