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58717
14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共21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20437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PPT
,
21张
,
上册
,
语文
,
八年级
,
统编
(
课件网
) ·新课导入 如果我们此刻正身处左边长安的繁华盛景中,享受着诗歌与音乐,下一秒却突然被抛到了右边这片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的塞外大漠———你的心情会如何? 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诗人王维,就经历了这样一次巨大的人生转折。他从帝国的中心长安,被迫去往荒凉的边塞。这次出行,让他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让我们一起来看,他这一路上,都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使至塞上 王维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本诗雄浑遒劲的语言特色,体会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的特点, 3.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 ·知诗人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一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二人并称“王孟”。又因其“精禅理”,故有“诗佛”之称。有《王右丞集》。名作有《鸟鸣涧》《观猎》《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使途中的 所见所感。 ·读诗韵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shǔ国/过居延。 征蓬pénɡ/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qí,都护/在燕yān然。 五言律诗 yán tiān yuán rán 押“an”韵 ·解诗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慰问边关守军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飘飞的蓬草,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我)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解诗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直上且不易为风吹散。 黄河 古关名 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官名,这里指前线统帅 浩瀚的沙漠里烽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侦察,巡逻的骑兵,(告诉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解题 使 至 塞 上 出使 到 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以外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出使?即出使的缘由是? ·悟诗情———剖析首联:出使之由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慰问边关守军 单车说明了什么? 随从很少,队伍简单冷清 落寞、孤寂 首联点题,交代诗人此行出使的地点和事由。“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在行程过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悟诗情———品读颔联:出使之心 这种孤寂感,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烈,并被他用一句诗非常具体地描述了出来,请同学们找到原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以“蓬”“雁”自比。 诗人为何偏偏选择“蓬草”和“大雁”这两种意象来比喻自己呢? 请大家结合这两种事物的特性,分组讨论一下。 ·悟诗情———品读颔联:出使之心 蓬草是菊科飞蓬属植物的统称,俗称“飞蓬”、“转蓬”、“征蓬”。蓬草根短浅易断,秋季枯干后,由于体轻,遇风根断,会随风飞旋远去。因其随风飞舞而“相逢”,故称“飞蓬”。蓬草枯后根断,随风飘转的特性,使其天然成为漂泊无依、行踪不定的象征。 资料链接: 大雁是典型的候鸟,秋南飞以避寒,春北飞以繁衍,迁徙规律非常稳定。 ·悟诗情———品读颔联:出使之心 诗人不是随意选择景物。他精心选取了与自己命运、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25-10-17)
七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训练(含答案)(2025-10-17)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2025-10-17)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2025-10-17)
统编版语文(2024)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2025-10-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