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石室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8届10月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 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 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 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 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 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 情意。 ③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 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 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④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以“云”所构成的意象为例,“弧云”带着贫士幽人 的孤高,如陶渊明《咏贫士》中的“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中的“孤云亦群游,神物 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如罗隐《寄渭北徐从事》中的“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 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如陶渊明《停云》中的“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 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⑤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叭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 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杜甫的“故园心” 1/8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2028届语文备课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