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3574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34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2025-2026,学年
  • cover
第三单元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短歌行》知识梳理 一、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曹操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一天,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他感此景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行”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二、相关知识补充 关于曹操的对联: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 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 建安风骨: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三、诗句赏析 1.对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赏析: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求,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喻为明月,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寄予贤士尚在徘徊择主之意,诗人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最后“周公”四句用典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四、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 曹操深感奋斗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