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消息二则 同学们,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领略过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诵读过文辞优美的诗歌;感受过清新隽永的散文。今天,我们将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它能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不错,它就是新闻。 导入: 新 闻 初识新闻 新 闻 :新近发生的事。 【任务一】新闻阅读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1.请同学们快速翻阅浏览这6则新闻,猜测各自的体裁。 任务一:通读浏览·猜体裁 请你来连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新闻特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通讯 《飞天凌空》 消息 《一着惊海天》 新闻评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广义的新闻】 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 【狭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毛泽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任务二:播报新闻·寻要素 1.请同学们试着当一次新闻主播,自由朗读播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主要内容。 2.模仿主播,再次播报新闻,做到吐字清晰、朗读流畅、语速较快、神情庄严。 【创设情境】:1949年4月22日这天你和爷爷去赶集,在街上买了一份报纸,头条就是这则新闻,一口气读完后,你兴奋到语无伦次,只会说“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1.想象一下,目不识丁的爷爷望着激动万分的你可能会问一些什么问题? 【任务一:新闻阅读】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2.请你勾画出六要素,完成下面的表格。 要素 内容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背景资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为争夺天下,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但蒋介石不想缴械投降,希望长江天堑能阻止解放军进攻,以实现划江而治,所以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主席便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歼灭一切反动派,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要素 内容 何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何事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 人民解放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1.面对下面的三种情形,你会怎样回应? (1)面对心急如焚想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的爷爷,你只能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转述这则新闻事实,你会用新闻中的哪句话呢? (2)如果用简明又比较完整的一句话来转述,你会用新闻中的哪句话? (3)如果向爷爷详细地转述这场渡江战役,你又会用到新闻中的哪些内容? 任务三:转述新闻·析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2.标题、导语、主体之间有什么关联? 三者都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但一个比一个具体、全面、完整。标题是对消息核心事件的高度概括。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结构 内容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 导语之后 背景 结语 国民党反动派经历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