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048

天津市河西区学苑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907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天津市河,次月,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试卷】2025-2026七上语文一月考一一河西区学苑中学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 A.静谧(mi)侍弄(shi) 粗犷(kuang)莅临(Ii) B.姊妹(zi)徘徊(hui) 酝酿(niang) 倜傥(tang) c.欹斜(qi) 菡萏(dan) 窠巢(kē)脑髓(sui) D.宿儒(sù)贮蓄(zhù) 蝉蜕(tui) 匿笑(ni) 解析:D。A选项粗犷guang,B选项徘徊(hui),C选项脑髓(sui)。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等到时光逐 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 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一,光阴却己永不回头。在天津考生下载更多资料 A怜惜闪烁苏醒 B.怜惜闪动醒悟 C.惋惜闪烁醒悟 D.惋惜闪动苏醒 解析: 1,“惋惜”:对某事感到同情、可惜;“怜惜”:怜悯、爱惜。根据语境,人们丢掉当时觉得 不重要的东西时,没有“可怜”的语意,应该觉得可惜,因此应选择“惋惜”。 2,“闪烁”常用来形容光亮、影像等在视觉上的不稳定状态,“闪动”指不稳定地抖动,多 描述物体的物理性晃动。文段中“流光”暗示时间的流逝,失去的东西在回忆中应是像光影 一样忽隐忽现、反复出现,而非物理性的抖动,故“闪烁”恰当,排除D项。 3,“醒悟”指在意识上由模糊转向清楚,由错误转向正确,强调心理层面的认知转变;“苏 醒”指从长时间的沉睡中醒来,侧重生理或状态上的恢复。文段中“等有一天终于”,结合 前文“失去的东西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此处表达的是人们经过时间沉淀后,对当初行为 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属于心理层面的醒悟,故“醒悟”正确。故选C 3.下面的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C)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 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白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的发扬和继承。④只 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 秀文化。 A.第①句 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解析: 第③句:“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地发扬和继承”存在语序不当 的问题。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继承”,然后再“发扬”,只有先把前人的优秀 文化传承下来,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扬。故选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B)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 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口他听到一件事,便推知十件口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 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口 A.,;I” B?;I” C.?,”! D.,,”! 解析: 1.“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是一个问句,因此在“呢”后面需要使用问号。 2.“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这句话中,前后两部 分是并列关系,因此需要使用分号来分隔。 3.“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是一个直接引语,因此引号在 句末。此外,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因此在句末引号前需要使用感叹号。故选B 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