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249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效尾片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24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答案,图片,试卷,语文,次月
    2025年秋季郊尾、枫亭、盖尾初中教研小片区 期中考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古诗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徜徉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景纷呈,情各异,志亦殊。怀乡则情溢于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能领略到“水何澹澹,②_____”的磅礴壮观;我们能欣赏到 “潮平两岸阔,③_____”的美景;能体会到“峨眉山月半轮秋,④_____”景色的融合变幻;:“;面对自然美景,杜甫江南逢故旧,慨叹“⑤_____,⑥_____””花中寄寓着他深沉的悲慨;同样以花入诗,李白却说,“⑦_____,⑧_____”寄托着对友人的同情。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9分)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希望陪着残疾的孩子到北海公园去欣赏菊花:黄色的花_____,白色的花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散步》中父亲担负责任,兼顾家里老小的意愿,最终选择了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①的鱼塘。《散文诗二首》中孩子天真孝顺,或化作金色花逗笑母亲,或wēi②依在母亲身边,赏雨中莲花,感悟: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母亲,谁是孩子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③蔽?这些文本都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只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把握感情基调,并在感知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才可以加重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1)根据文中的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淡定 高洁 深沉 烂漫 B. 淡雅 高贵 烂漫 深沉 C. 淡雅 高洁 深沉 烂漫 D. 淡定 高贵 烂漫 深沉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可以加重我们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大对我们的情感体验。 B. 那么才可以丰富对我们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大我们的情感体验。 C. 那么才可以加大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对我们的情感体验。 D. 就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3. 在阅读《朝花夕拾》活动中,请结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要求:《朝花夕拾》中的很多篇目都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展现了他的成长经历,如《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请结合相关文章内容,简述鲁迅童年生活的“乐”与“忧”(“乐”与“忧”各写一点即可)。 二、阅读(66分) (一)生命的离愁别绪,不仅在眼泪里,更藏在诗句中。让我们通过阅读两首诗歌,用“移情于物”的方法,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深切体悟。(6分) (甲) 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2分) 5. 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离愁别绪。(4分) 知识卡片 “移情于物”指的是将自己的情感移到客观事物中,使客观具有一定的情感和审美色彩,从而更形象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二)(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