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552

22.《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cover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理念:遵循新课标理念,紧扣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情境激趣、品读悟情、生活链接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 1.认识“筝、鼠、折”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漂”,会写“纸、张、折”等8个生字,积累“风筝、纸船、松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运用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二)思维能力: 1.通过对比朗读、观察插图等方式,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交友—和好—珍惜)。 2.能根据板书或关键词提示,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三)审美创造 1.通过品味“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等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心情的起伏变化,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过。 2.懂得当友谊出现“裂缝”时,主动和好是需要勇气且无比珍贵的行为,初步建立正确的友谊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难点:感受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懂得如何维护友谊。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PPT),包含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背景音乐、朗读音频。 学生:预习课文,制作纸船或风筝的简易手工作品。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预计5分钟) 实物/图片激趣:(教师出示一只纸船和一个风筝模型)孩子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谈话导入:一张普通的纸,可以折成纸船,在水上漂呀漂;也可以扎成风筝,在天上飞呀飞。今天,这纸船和风筝呀,要把我们带进一个特别动人的童话故事里。(板书课题:23.纸船和风筝)齐读课题。 识记生字“筝”:“筝”这个字是后鼻音,我们来读准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竹字头”加“争”,古筝是用竹子做的。) 【设计意图】从直观实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课题导入自然,并随文解决“筝”的读音和字形,实现高效识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计15分钟) 明确要求,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检查反馈,游戏识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词:风筝、松鼠、折纸、抓住、愿意、哭、取、祝你幸福、扎风筝、漂流。 多种形式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读。 重点指导: 多音字“扎”:出示句子“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和“小明的手被刺扎破了。”进行对比区分。 多音字“漂”:出示“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和“这件衣服真漂亮。”进行对比区分。 形声字规律:“筝、鼠、折、抓、愿、哭”等字,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巧记生字。 语境理解:“祝你幸福”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 【设计意图】将识字教学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游戏化、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夯实语言运用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预计1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故事里都有谁?纸船和风筝分别是送给谁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汇报,梳理情节: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松鼠———(放)→纸船→小熊(住在山脚) 小熊———(放)→风筝→松鼠(住在山顶)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吵架了,最后又和好了。 初步感知情感:当他们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乐坏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构建故事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