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5581

第18课《昆明的雨》课件(共52张ppt)(统编版2024)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0753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昆明的雨,课件,5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昆明的雨》 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统 编 版 (2024) 新 课 导 入 雨,或淅淅沥沥,或倾盆而下,总能勾起人们别样的情思。它能润泽大地,也能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昆明的雨,在汪曾祺笔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那倒挂还能开花的仙人掌,那多样鲜美的菌子,还有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让我们一同走进《昆明的雨》去感受吧。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学习作者围绕昆明的雨选取的事物及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往昔生活的眷恋。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其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隽永,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擅长以平实笔触描写平凡人物与日常生活,于细微处见深情。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写作风格淡雅从容,融汇诗情与人文关怀。 探究新知———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是汪曾祺在晚年回忆昆明生活时所作。他曾于抗战时期在昆明求学,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在昆明度过了难忘的青年岁月。这篇文章通过对昆明雨季风物的细腻描绘,寄托了他对那段宁静、自由、充满生机的生活的深切怀念。此时作者已历尽人生起伏,文风趋于平和冲淡,情感内敛而深沉,借写景抒发对往昔岁月的温情追忆。 探究新知———文体知识 散文 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不拘格律的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它以真实感受为基础,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特点是“形散神聚”:结构灵活多变,材料看似松散,但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情感或主旨展开。本文属于写景抒情类散文,以“昆明的雨”为线索,串联起各种风物与记忆,体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事的怀念。 预习检查———读一读 青头 菌 辟邪 八 卦 篱笆 蟹 腿 晕倒 黄 焖 鸡 蒜 缅甸 鲜 腴 碟 饱涨 淋 湿 jūn bì xié ɡuà lí bā suàn xiè miǎn diàn dié yú bǎo zhànɡ lín yūn dǎo mèn 预习检查———多音字 ( )圈养( )圈子 圈 juàn quān ( )晕倒( )红晕 晕 yūn yùn ( )细菌 ( )菌子 菌 jūn jùn 预习检查———词语释义 鲜腴:新鲜肥美。例句:这盘清蒸鱼,鱼肉鲜腴,入口即化。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如 “孟夏时节,万物繁茂”。 细碎:细小零碎。比如 “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像 “树上结满了密匝匝的果实”。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例如 “看到眼前这不可思议的景象,他惊得张目结舌”。 整体感知———文题解读 “昆明的雨”是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写作对象———昆明的雨季。这个题目具体而富有画面感,不仅指自然气候现象,更承载着作者对昆明独特风土人情的记忆与情感。一个“想”字隐含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想念昆明的雨”,使标题具有浓厚的抒彩,引导读者关注雨中的景、物、人与情,展现昆明雨季特有的生机、韵味与温情。 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 - 2):引子,由给宁坤的画开篇,画上有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等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从而引出 “我想念昆明的雨” 这一话题,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对昆明雨的怀念的情感基调。 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部分(3 - 10):具体写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和事。详细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点,如雨季长但不让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是明亮、丰满且使人动情的,还描写了雨季中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送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