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从“官学”花园 到“百家”花海 第7课 百家争鸣 “官学”之花 “学在官府” 西周时期,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周王室统治集团垄断文化事业。他们决定文化教育的内容,控制和秘藏着各类文化典籍,把持文化传授的特权,世代相传,以确保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巩固统治,这一文化现象,世称“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一、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老子,在荒野中点亮哲学的孤芳 西周时期,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周王室统治集团垄断文化事业。他们决定文化教育的内容,控制和秘藏着各类文化典籍,把持文化传授的特权,世代相传,以确保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巩固统治,这一文化现象,世称“学在官府”。 一、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姓名: 时期: 籍贯: 工作经历: 地位: 著作: 任务一:阅读P39的相关内容,制作一张老子的名片。 老子(生卒年不详) 李耳,字聃(dān) 春秋后期 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解读:人要效法大地的规律,大地要效法上天的四季交替,上天要遵循宇宙间“道”的运行,而“道”要依据自然之气。为何这样做呢?因为道作为本源,衍化了万事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 (解读:祸啊,正是福所依凭;福啊,祸就藏匿于其中。) 人法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第四十三章 (解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和征服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老子》第五十七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解读:我无为,人民就能自然受到教化;我好静,人民就能自然品行端正; 小国寡民就是把国家当作国小、人少而治理(不折腾),邻国互相看得见,听得到鸡和狗的声音,百姓到老也不没有互相往来的欲望。) 一、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3)处世之道 (4)政治主张 (1)核心思想 (2)哲学思想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 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主张“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 大智若愚 苦尽甘来 任务二:根据P39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以下史料,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 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不作为? “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指不妄为,凡是顺其自然,且不加以不必要的干预。 一、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老子 孔子 颜回 项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解读:孔子(从老子那里)出来之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来捕捉),会游的可以用钓线(来捕捉),会飞的可以用箭(来射取)。至于龙,我就无法理解了,它能乘着风云直上九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大概就像一条龙吧!”(超然万物))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道 二、有教无类,斯文在兹 ———孔子,开辟苗圃担当文明的园丁 二、有教无类,斯文在兹 任务三:阅读P40-41的相关内容,制作一张孔子的名片。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姓名: 时期: 籍贯: 人生经历: 地位: 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