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6678

7.1《短歌行》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4664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曹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周瑜等人固然算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 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建安风骨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它“三曹”鼎力、“七子”雄发,这就是建安时期。 “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祯)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建安风骨 被后世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赏析:《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形象,它就是曹植的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其中的积极进取、一心报国的正气正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汉末的实录,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史诗。全诗表现出诗人英明的政治洞察力,对上下曾军阀内讧的愤慨,以及对下层将士、百姓痛苦的忧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其中的慷慨悲凉之气,也正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文学常识 歌行体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